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
內容簡介
《華爾街日報》《科學新聞》《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等媒體熱烈好評
★拉沙佩勒老男人/皮爾當人/湯恩幼兒/北京人/露西/哈比人弗洛/源泉人★
每一副化石,都帶著迷人的故事;
每個故事,都映現了那個時代的偉大與荒謬、進步與矛盾。
本書作者是一名年輕的歷史學家,她從獨特的視角出發,廣徵博引博物館庫藏、新聞媒體、訪問、文學、書籍、電影等資料,用平易近人的筆觸,生動勾勒出七副化石骸骨的文化生命,以及古人類學自十九世紀以來的演變。
◎書中內含豐富圖片,包括五十多張骸骨照片、手繪圖、發掘現場照片、重建模型等等,除了幫助理解,更讓你具體感受化石魅力!
※掉進黑洞的「北京人」
一九四一年,在中日戰爭的隆隆砲聲中,北京人化石離奇消失。為了查出化石下落,人們前仆後繼展開搜尋行動。一名美國金融家雅努斯甚至為此公開懸賞、著書討論,還計畫拍片以籌措資金。正當眾人的行動一一無功而返時,消失的北京人化石的一顆犬齒,卻在瑞典出現了它的蹤跡……
※科學貴婦「露西」
在衣索比亞首都因內戰而血流成河之際,三百公里外的哈達山坡,人類的起源「露西」帶著它非凡的身世出土了。
它出身亂世,卻立即躋身名流,還從出土那天起,就與披頭四結下不解之緣。
它破天荒的海外巡迴展,從籌備到打包,從運輸到佈展,究竟發生了哪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彩祕辛?
※世紀大騙局「皮爾當」
一九一二年在英國發現的皮爾當,是個徹頭徹尾的假貨,卻被供奉為人類祖先,成功騙了世人整整四十年。
究竟是策劃者的手段太高超?還是英國學術圈太想相信它是真的?
※世紀大誤解「拉沙佩勒老男人」
一九○八年八月,在法國中南部,三名神父發現了一具身形彎曲的古人類遺骸。它是當時所發現最完整的尼安德塔人化石,彎曲的身形被認為是尚未進化的證據。但在各領域專家介入研究後卻發現,尼安德塔人其實和智人同樣先進,也並不彎腰駝背。那麼,尼安德塔人到底為何會滅絕?智人又何以演化至今?
骸骨化石能告訴你的事,比你想像中多更多!
●誰能研究這些出土後的化石,向來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學術問題。
●大部分的化石研究和博物館展示,用的都是化石的石膏複製品,不是真品!北京人研究在化石遺失後還能繼續,關鍵全在複製品。
●化石是誰挖到的,他就擁有所有權,還可以靠收取化石複製品的版權費賺錢。
●博物館為了展示化石所做的實境模型,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科學假設和想像的綜合。
●不要小看演化力量的無限可能,地球上真的有過「哈比人」物種。
●只要地點對了,路邊石頭翻個面,就能發現偉大化石。
●身處二十一世紀,連化石也要經營推特帳號,甚至還得開直播、炒人氣。
──這些有趣的考古和化石知識,在這本書裡,全都能看得到。
驚豔推薦
人類化石紀錄研究權威 伊恩.泰德薩
文字工作者 阿潑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專業好評推薦
「透過成為重大新聞事件的化石紀錄,來描述人類的演化過程,看起來似乎是一種宣傳策略,但科學記者佩恩成功了。佩恩撒下她的大網,增加了迷人的內容,敘述每個發現如何讓大眾媒體著迷,並進入文學和流行文化中。」——《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曾經好奇我們從何而來,以及這些知識從何而來嗎?莉迪婭.佩恩帶我們進入一場盛大的嬉鬧中,了解科學發現中最好和最壞的時刻,以及對人類化石紀錄的文化詮釋,並且顯示這兩者是如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伊恩.泰德薩(Ian Tattersall),著有《人種源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漫漫長路》
「《七副骸骨》是則關於科學的故事,書中也談論名骨對流行文化的影響,提醒著我們,是脈絡影響了我們對科學、對過去的概念。」——山繆‧雷德曼(Samuel J. Redman),著有《骨頭室:從科學種族主義到博物館中的人類史前史》(Bone Room: From Scientific Racism to Human Prehistory in Museums,暫譯)
作者介紹
莉迪婭.佩恩
作家兼歷史學家,特別關注科學史與物質文化史。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及人類學雙主修,也是歷史暨哲學博士。曾到南非、衣索比亞、烏茲別克、伊朗及美國西南,參與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她的文章和論文曾出現於《時代》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鸚鵡螺》(Nautilus)和《公眾領域評論》(Public Domain Review)等刊物。目前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歷史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Studies)擔任訪問研究員。居住於德州奧斯汀,熱愛攀岩和騎越野單車。
譯者簡介
許可欣
台大人類學系畢。為了解讀原文書中複雜的理論概念,一頭跌入翻譯的世界。譯有《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科學,OK!》、《退休暫借問》、《成功會議術》、《三個月外語流利術》、《遇到老外英語這樣說》。
目錄
第1章 拉沙佩勒老男人:古人類的元老
第2章 皮爾當人:沒有化石的名字
第3章 陶格男孩:民族英雄的興起
第4章 北京人:掉進古代黑洞的奇異案例
第5章 上升的標誌:天上的露西
第6章 魔戒寶貝:哈比人弗洛
第7章 源泉人:未來待定
跋:一點運氣配上一點實力
序
知名化石,潛藏的歷史
回想我大學時和湯恩幼兒的相遇經驗,我可以大膽猜測有許許多多的學生、科學家、研究者或遊客,都看過托拜厄斯博士用相同的喜劇把戲,擺弄湯恩幼兒化石。觀看托拜厄斯教授從盒子拿出湯恩幼兒,上下開合敲擊它的牙齒,就如同閱讀該化石的發現過程及其科學爭議一樣,都是這化石人生的一部分──就連我現在敘說這段表演故事也算在內。這個特別的經驗,還有科學論文和博物館刊物的敘述,都是湯恩幼兒身分和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們很容易以為,一個化石的重要性嚴格取決於它的科學價值。科學重要性的確是出名的理由,但不是唯一的理由。有些化石因為它是「第一個」、「最多的」,或是「最早的」而出名。有些則是因為圍繞著它的謎團和陰謀而出名。有些具有代表性,有些是偽造的,有些則被人們遺忘了;或是,照文化評論家丹尼爾.布爾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說法,有些著名化石就單純只是有名。然而,所有著名化石,最終都會受到各種觀眾形塑,隨著觀眾和環境的變化,這些著名化石的本質也會發生變化。所有名骨都有個爆點,科學、文化和歷史的交織引爆了它們的人氣,這些名骨的命運就在其文化起源中,在它們的脈絡和歷史裡生存或毀滅。
這一點在我們為化石人格化的過程中格外真切,特別是古人類化石。想成為一副成功的名骨,標本必須從只是一個著名的物品(「它」),變成「他」或「她」。它會得到一個暱稱,一個人物角色,成為含有歷史、物理及心理因素的文化代名詞。透過單純賦予化石名字和人格,我們實際上也賦予了它力量、親民度,甚至是道德範疇。「名氣純粹是由熟悉感製造出來的,再透過公共手段誘導並強化。」布爾斯廷主張:「因此,名氣完美體現了邏輯學上的『恆真式』;最熟悉的就是最有名的。」這些化石在人們口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形塑了我們對它的評價,而著名化石的故事則是與英雄、臭名或美名有關的故事。既然化石缺乏任何自我表述的能力,其重要性就必須來自於其周遭的人和文化。我們塑造了它們今日的名骨故事,就像歷史的力量塑造了人們對它們過往的詮釋。明白這些化石的故事,我們也會看到科學、歷史及大眾文化如何互動,因而產生了廣為人知的科學發現──這些因素的交會點,代表這些化石人類祖先透過大量的有形文本,成為了文化的評價標準。
這些零星的有形生活經歷環繞著本書中的每一具古人類名骨。這些化石出了明信片、正式的雕像,人們為了它策展、製作了衣服和海報。(親愛的讀者,我甚至在遊客中心的禮物店裡,看到用南非知名化石普萊斯夫人〔Mrs. Ples〕的肖像做成的指甲刀。)短暫環繞在名骨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是它社會檔案的一部分,也是它自己文化身分的一部分。
*
但這又回到了「為何某些化石能出名」的問題上來。哪一個化石能得到超級明星的地位呢?哪種名聲的文化歷史會讓一個化石與其他化石不同?
「寫一本有關名骨的書,你怎麼能不寫到普萊斯夫人?!」當我告訴同事有關這本書的構想,並列出我打算書寫的化石清單時,她嚇壞地這樣問。「或是阿爾迪(Ardi)?那一八九一年的爪哇人呢?還是,哇,李基家族(Leakey family)幾十年來在東非挖到的任何一個化石呢?!你怎麼可以漏掉這些?」她保持了禮貌,就差沒問出「這到底是什麼書呀?!」
這些問題的確合理。我在此列出的七具化石,和堆在實驗室、藏品室和博物館的其他眾多標本到底有何不同呢?其他的化石也具有科學重要性和文化意義,為什麼它們不像這七具化石一樣,位居名流之列呢?
我選擇撰寫這七具化石的傳記,是因為我覺得它們能說明科學發現如何寫入大眾文化及科學精神中。這些化石在發現過程的奇妙故事中誕生,它們往後的「骨生」幾十年來成功地和觀眾產生共鳴。博物館歷史學家山繆.阿伯提(Samuel Alberti)說:「『博物館標本』活著的名氣,和它們在死亡裡的代表性地位,公然違抗了分類學。它們不只是標本,也是名人;不只是資料,也是歷史檔案。」
換句話說,和這些化石有關的故事和傳統──它們的文化身分──不能和詮釋者的故事分離,也不能和它們獲得意義的方式分離。
這類的名骨都會被賦予簡潔有力的暱稱、寫入演化的故事線裡,並受到大肆推廣,然後,可說是輕鬆成為了文化試金石。當這些化石出現在日常媒體中,當它們成為博物館的藏品,以及當它們持續引發更深層的科學疑問,它們的骨頭就製造出文化需求。柯帕諾.拉特里(Kopano Ratele)曾說:「為了成為某個文化、學科或計畫的一部分,骨頭需要詮釋者,包括古生物學家、畫家、雕刻家等。」這些有名的化石讓我們知道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化石祖先。
這七具化石不僅全都是有名的發現,每個化石也在科學界及公眾視野中,展示了不同的名聲或惡名。露西成為一個偶像;湯恩幼兒是民族英雄。
拉沙佩勒老男人(The Old Man of La Chapelle)確立了尼安德塔人的文化原型。皮爾當騙局(The Piltdown Hoax)成為對科學具先入之見的警示故事。從周口店挖掘出的北京人化石為古代黑洞點了一把戲劇性的火焰,因為化石已經遺失,一直未能尋回,就像馬爾他金鷹(Maltese Falcon)一樣消失無蹤、成為傳說。弗洛(Flo)被無情地與哈比人身分相連結。源泉人(Sediba)是最新的名骨,自二○一○年發表以來,一直致力於公共關係活動,成了具響亮科學名聲的化石。這些化石生動地說明了這些發現如何為人所接受、記憶及永垂不朽,並提醒我們過去的古人類如何以驚人的方式,持續對現在的文化及想像產生衝擊。
這些化石即使被塞到各個博物館的保險庫裡,仍活出豐富、生機勃勃的生活。這七具化石告訴我們,在現代智人之前,人類演化上的列祖列宗是什麼樣子,還透露了數百萬年來與適應、天擇壓力,甚至是古環境等相關的珍貴細節。它們展示了科學是社會和文化的過程──人們如何對假說進行評估,理論如何改變,以及為了創造知識,技術如何不斷求新求變。當這些化石的故事被一說再說,為文化添加一層又一層的意義,它們的歷史也就更加與我們的歷史交織在一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9812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我感到無比興奮且激動。在這堆石頭最頂端的一定是顱骨內部的腦膜。即使它只是任何一種猿類的大腦腦膜化石,它也會被列為一項偉大的發現,因為這種東西以前從未曾有人提過。」雷蒙.達特在一九五九年的回憶錄《失落環節的冒險》(Adventures with the Missing Link,暫譯)中這麼寫著。
「湯恩幼兒」這個引人注目的化石頭骨是在一九二四年發現的,而這本回憶錄卻是在化石出土超過三十五年後才出版。「但我一看就知道,自己捧著的可不是一般的類人頭骨。我很肯定,它是人類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我想到達爾文那個沒什麼人相信的理論,他說人類的祖先可能住在非洲,我會是幫他發現理論中『失落環節』的那個人嗎?」
在二十世紀初,因為爪哇人(於一八九一年)、幾個尼安德塔人(例如拉沙佩勒老人)和英國皮爾當人的發現,古人類學的學術焦點牢牢鎖定在東南亞和歐洲──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非洲。然而,雷蒙.達特卻在古人類學熱門地點幾千哩外的南非約翰尼斯堡進行研究。但達特是對的:他發現的化石是「人類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今日,湯恩幼兒身為第一個南方古猿非洲種(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又名非洲南猿),對科學研究十分重要,自然是享有盛名;但它之所以聲名遠播,更因為它是個絕佳範例,說明了一個原始人的成名過程與科學、歷史密不可分。
*
一九二四年一月,年輕的澳洲解剖學家達特,正要展開他在約翰尼斯堡的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職業生涯,該校要他負責創設醫學與解剖系。早先,達特是在英國神經解剖學家格拉夫頓.艾略特.史密斯爵士的指導下,於倫敦研究神經解剖學,為期兩年。在倫敦的學業結束時,因為拿到了獎學金,所以著名解剖學家亞瑟.基斯爵士說服達特去申請約翰尼斯堡的新職缺。雖然達特對前往南非、遠離倫敦科學界的前景感到畏懼,但他成功申請到這個職位,並且暗自打算未來某個時間點一定要再回到倫敦。(基斯後來是這樣形容達特的:「確實是我推薦他去那裡任職的,不過現在,我可以無所顧忌地承認,當初我其實有點不安。他的聰明才智和想像力都是無庸置疑的;真正讓我害怕的是他的輕浮態度、對大眾公認的看法不屑一顧,還有他那非傳統的觀點。」)
「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歐洲移民紛紛遠涉重洋來到這個新世界。 1629年,一群準備移民的英國人向英國國王申請在麻薩諸塞建立殖民地的特許狀,他們建立了一個教會,約翰·溫斯羅普被選為麻薩諸塞的總督。1630年,溫斯羅普帶領著1000多名英國清教徒在麻薩諸塞登陸。 ...約翰·溫斯羅普 這1000多名移民麻薩諸塞的清教徒們本來就是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一群人,他們中許多人曾在英國的牛津和劍橋接受過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得到相同的教育,他們決定在新大陸興建自己的高等教育機構。 ... 1636年,麻薩諸塞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仿照英國劍橋大學,在查爾斯河畔建立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院——新學院,辦學宗旨是: 「促進學識並將之傳諸後世,因為我們擔心,如果我們現在的牧師們長眠之後,留給教會的將是一群無知無識的牧師。」 1638年,牧師約翰·哈佛病逝,他將自己的一半積蓄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了這所學校,為了感謝和紀念他的慷慨捐助,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將新學院更名為「哈佛學院」。 ... 學校的校長在1708年以前一直都是神職人員,直到1708年,哈佛才有了第一位非牧師校長,標誌著哈佛在精神上從清教主義中獨立了出來。 美國在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而且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第二任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因此在美國教育界有一句名言: 「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 走出8位美國總統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 1751年,約翰·亞當斯考入哈佛大學,四年後,他以全校前三名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拉開序幕,1776年約翰·亞當斯成為起草《獨立宣言》的五人之一。 1788年,在美國獨立後第一次總統大選中,他當選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1796年,華盛頓總統兩屆任期結束後堅決請辭,他以微弱優勢戰勝傑斐遜當選為美國第二任總統。 他任總統時雖無明顯功績,但維持了國內外的穩定、避免了戰爭的發生、大力發展了海軍,在他離任時美國社會繁榮穩定。 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第六任總統): 約翰·昆西·亞當斯(小亞當斯)是約翰·亞當斯的長子,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做了一段時間律師,之後被任命為荷蘭公使,在外交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 1817年門羅總統上臺後,他被任命為國務卿,1825年,小亞當斯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成就了美國歷史上首個父子總統的佳話。 ... 拉瑟福德·海斯(美國第十九任總統): 拉瑟福德·海斯從哈佛大學畢業後,開始了他的律師生涯,南北戰爭開始後,他參加了聯邦軍,因軍功卓越被升為少將。1865年,他當選為國會議員;1868年,當選為俄亥俄州州長;1876年被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勝,當選美國第十九任總統。 他就任總統後雖然政績平平,但改革了文官制度,挑選了很多有才能的人進入內閣,1878年,他會見了中國第一任駐美大使,他是第一個接見中國外交使節的美國總統。 ... 西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暱稱泰迪,18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22歲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習。39歲時,他被麥金萊總統任命為海軍部副部長,由於他致力于海軍現代化,為後來的美西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美西戰爭中成為戰鬥英雄的西奧多·羅斯福,在戰後再度進入政壇,作為副總統候選人進入了白宮。在麥金萊總統遇刺身亡後,他補位登上了總統寶座。 他在總統任期內採取的反托拉斯行動,解除了鐵路壟斷、牛肉壟斷、石油壟斷和菸草壟斷等各種壟斷。他還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並因此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因為他在總統任期內發動了以反壟斷為主要內容的改革,他多次在民調測驗中被評為最偉大美國總統之一,這也為他贏得了總統山上的一席之地。 ...右二為西奧多·羅斯福 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人稱小羅斯福,18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政治、歷史和新聞學,22歲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習,23歲與老羅斯福的侄女埃莉諾結婚。 1910年,小羅斯福以民主黨人的身份初涉政壇;1913年,他成為海軍助理部長;1921年,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質炎,有終身殘疾的風險,雖然有所恢復,但還是需要坐輪椅;1928年,他當選紐約州州長。 1932年,50歲的小羅斯福參加總統競選,此時美國這處於「大蕭條」時期,人民處於恐懼與絕望之中,他們非常幸運地選出了這個能力挽狂瀾的人——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了美國第32任總統。 他任職總統初期推行的「百日新政」將美國拖出經濟危機泥潭,在他第一任期即將結束時,美國國民收入已達到50%的增長。他制定的措施為之後的二戰和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二戰時,他將美國變成「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向盟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武器,並制定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原子彈製造計劃。可惜的是,他最終因腦溢血倒在了第四任總統任期上,沒有看到二戰的勝利。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在歷屆美國總統的排名中,他從來都是名列前茅,甚至曾力壓華盛頓和林肯,排名第一。 ... 約翰·甘迺迪(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 約翰·甘迺迪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在父親的幫助下進入了海軍情報處工作,並在二戰中獲得多枚海軍勳章。戰爭結束後,甘迺迪從眾議員成為了參議員,在副總統候選人的競選中失敗的他,決定在下一個總統競選年直接競選總統。 1959年,他在國內來回奔走演說,積極展開競選活動,1960年,才43歲的他戰勝了尼克森,成為了美國第35任總統。 在他僅僅兩年多的總統生涯中,政績雖不卓越但依然可圈可點:他用外交手段解決了古巴飛彈危機;他支持馬丁·路德·金,推動民權法案,維護了黑人的利益;他極力支持美國太空計劃,啟動了「阿波羅計劃」。 可是,人們之所以記住他,也許是因為他經歷的那場悲慘的刺殺:1963年11月22日,在位不到三年的約翰·甘迺迪與夫人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訪問時,被埋伏已久的槍手一槍擊穿脖子、一槍打飛頭蓋骨。幾小時後,醫生即宣布他不治身亡。 ... 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 1968年,小布希從耶魯大學畢業後進入國民警衛隊空軍,1973年,他又進入了哈佛商學院,兩年後獲得了MBA學位,之後他開始經營家族在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生意。1994年,他成功當選德克薩斯州州長,2000年,他競選總統成功,成為美國第43任總統。 在小布希的總統任期內,美國遭遇了慘烈的恐怖襲擊「9·11事件」,之後小布希政府全力反恐,2001年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以剷除基地組織,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 ... 巴拉克·歐巴馬(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1983年,歐巴馬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士學位,1988年他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三年後他獲得了哈佛「極優等」法律博士學位。之後,他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教長達12年。 2007年,歐巴馬宣布參加08年的總統競選,2008年他成功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他在八年總統任期內,進行了醫療改革、促進了經濟復甦、達成了伊朗核問題協議、推動了與古巴關係正常化,而美國民眾對他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 ... 「她的影響足以支配美國」 現在的哈佛大學,規模龐大、資金雄厚,除了出過8位美國總統,數百位諾貝爾科學獎、普利茲獎獲得者之外,還培養了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企業家和外交家。 ... 著名電視評論員喬·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慶時曾這樣說道: 「一個曾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33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32位普利茲獎獲得者,數十家跨國公司總裁的大學,她的影響足可以支配這個國家……」。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ducation/x49bk4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269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二水大腿瘦身中醫診所福興鄉體質調理達到減肥效果的中醫診所秀水手臂瘦身中醫診所仁愛鄉速成減肥方式
信義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集集下半身肥胖體質減重 員林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埔鹽有效的中醫減肥方式 田中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員林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福興鄉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魚池鄉可以加強局部消脂的中醫減肥門診 員林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仁愛鄉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草屯大腿瘦身中醫診所 草屯中醫埋線推薦的中醫診所